7月28日下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团体标准启动会(简称“标准启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举行,标准起草组全体成员、相关专家、产区代表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了本次启动会。
启动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秘书长魏有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标准编制的初衷和参与本次启动会的所有成员。
魏有秘书长说道,在各位专家和产区的支持下,《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团体标准已经通过论证得以立项,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了立项公告。标准启动征集联合起草单位以来,得到了积极响应,已有19个产区参与进来,都是茶叶品牌打造非常优秀的地区,各茶产区非常重视品牌标准的建设,相信这项工作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很值得努力。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刘桂才强调,我们牵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一定会认真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凝聚大家的力量,听取大家的意见,汇聚大家的智慧,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也希望在未来,我们的团体标准能尽快实施应用,通过这项标准的各项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让我们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深入了解自己品牌的优势和弱点,把握品牌打造的工作方向。
随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秘书长赵俊杰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团体标准草案内容,阐述了标准的体系与参考文献等内容。
接下来,参会人员围绕标准结构和主要内容,评价对象的定义和范围,数据的可获取性及测算模型的设定,品牌强度指标设置,品牌强度乘数计算方式,测算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康键指出标准制定过程中明确标准定位,指导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供谁使用等;还指出,不同的体系方法影响结果不同,标准体系设计要体现产业及茶区自身特色,要进行适用性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指出,标准要为使用方考虑,除了价值评价,还应可以用于自查,作为诊断工具使用,为地方茶产业政策及措施提供参考;标准应考虑这几大方面:茶叶品质,优质茶产品,企业支持,政府支持,科研力量,茶文化,消费者口碑。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麦雄俊指出,标准整体框架差不多,测算指标应不单指农产品,盈利能力应改为销售,并且三产融合、品牌帮扶能力、扶持政策环境、品牌营销等也要放到服务要素里。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颖建议,要考虑茶叶在采摘、售卖、加工等各个环节流程中品牌价值的体现。标准中要概念界定,有些概念需要重新认识。标准要素中,要细分具体内容,更佳准确的界定,体现标准的专业性。做价值评估遇到的问题是:要素有,指标有,但应用时涉及到的主体很多,实操性低,需要考虑到标准的实操性问题与可行性。
产区代表也纷纷根据自己在区域品牌的管理和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对标准草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比如:要关注到茶叶产品和区域品牌的特性,跟普通的品牌价值评价有所区别;要注意三产融合、农民增收、质量管控等方面;指标不能过于宏观要考虑实操中的可行性等。
启动会最后,刘桂才副会长总结道:标准草案后期需要根据专家和产区的意见逐步完善,应提高标准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及KPI观念,锤炼标准评价体系,不断迭代完善。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会长 刘桂才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 铁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康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 鲁成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茉莉花茶传承人、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孙丹威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 徐颖松阳县农业农村局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员 叶火香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会展部主任 钱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