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农业智库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央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也在平稳推进。在此背景下,应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张福锁认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投入更多资源,而在此进程中,就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绿色的成色,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一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肥量并非多多益善,如果使用过多,不仅不会高产,还会减产。二是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化解绿色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满足农作物对养分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流失的养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这样就能协同绿色与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三农工作重点之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张福锁看来,科技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驱动力。30多年来,张福锁团队扎根农村,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并在实践中建立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用以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尤其近年来,提出的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施增效等技术,对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肥料生产效率的逐步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些实践也表明,立足科技创新,绿色和发展可以协同,能够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张福锁介绍,为了能让洱海更清澈,云南大理做了巨大努力,大力推广并补贴有机肥。针对此做法,张福锁提醒,有机肥的优势是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几乎所有养分,是比较全面的肥料,但有机肥分解和释放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每年四五月份种植的农作物,种下去就要吸收养分,可因为有机肥尚未充分分解,就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等到七八月,有机肥养分释放充分,而作物生长已经定型,已经长成了“矮子”,“饭量”也不大,那么未能被完全吸收的多余养分就会随水流失,造成水污染。
2022年张福锁团队在云南洱海做了生产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烟草+”等绿色高值协同种植模式在产量和产值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田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30%-50%,洱海水质也有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洱海高质量发展模式,有望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推广。
“我国正处于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期,要大幅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希望洱海模式的经验,能够在全国推广,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发挥作用。”张福锁说。
来源:农民日报(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