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起,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核心茶产区的代表委员们纷纷提交了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提案。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到非遗传承,这些凝聚着茶乡智慧的建议勾勒出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让我们倾听“两会茶声”,探寻中国茶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非遗技艺不同于传统技术,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很多技法要凭借经验和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这也是非遗技艺的魅力所在。因而,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需要传承人创新讲授方式,让老手艺走进新农人的心坎里。
去年,浙江出台政策推进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茶产业也在其中。作为“老茶人”,樊生华代表也看到了新机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茶农致富,让西湖龙井的美名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新闻网

梁云英表示,朱湾村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大别山优质茶产区,过去只采一季春茶,夏秋茶基本弃采。近年来,村里建起了自动化黄茶生产线,将原本弃采的夏秋两季鲜茶叶,制成口感甘醇、香甜的黄茶。
“如今,靠着生产黄茶,每亩茶园能增收2000元至2500元,村民们的荷包更鼓了。我们还把黄茶制成黄茶麻糖,尝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梁云英说。
来源:新华网
【湖南】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茶旅金钥匙开启苗岭振兴路

“靠着茶旅融合的金钥匙,乡亲们现在吃上了产业饭。”
龙献文创新“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将万亩荒山变作有机茶园,把苗寨风情转化为文旅资源,构建起茶叶种植、精深加工、苗文化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如今牛角山村村办企业年产值破亿元,村民年收入达3.2万元,昔日的贫困村一番蝶变,出落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面对困扰茶农的干旱难题,龙献文到武陵山区37个村寨实地调研,推动徐家岭水库工程落地。随着永吉高速吉首北服务区开工建设,他提出的农特产品物流降本30%的愿景也即将成为现实。
来源:湖南日报
【陕西】陕西市政协委员刘海燕:探寻新茶饮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汉中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380多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省第一位。但因茶产品科技研发创新不足,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茶叶加工销售越来越难,发展速度呈下滑趋势。
她建议,推动新茶饮模式落地,政府积极行动,搭建招商合作平台,组织市内茶企对接知名茶饮品牌,争取使汉中成为全国新茶饮供应链基地。同时,挖掘汉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茶叶产品中,打造特色IP文化。此外,加强校企合作,以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茶产品,通过茶金融吸引资本,助力新茶饮品牌打造。
来源:汉中发布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代表周陈杰: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是江西坡镇的支柱产业。“江西坡镇秉持着丰富的茶资源优势,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茶叶提质增收为突破口,带动群众增收。”周陈杰介绍,江西坡镇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茶园绿色防护工作,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茶农的管护水平。
“截至目前,江西坡镇已有1.3万亩茶园,40家茶叶加工企业,年均产干茶150吨,产值在1亿元以上,有效带动了8000人次群众就业。”周陈杰表示,江西坡镇将继续围绕“绿色有机”这条主线,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品质、高产量、高标准”的全国早茶优质核心产区茶叶品牌,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早茶市场注入动力。
来源: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