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品牌发展概况
广西山川河海并存,生态环境优越,历来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之一,干毛茶产量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前十,2022年,广西茶园面积155万亩,产量10.78万吨,综合产值约410亿元。
如今,广西正朝着千亿茶产业的目标阔步迈进,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广西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凌云白毫茶、三江早春茶等特色优势茶蓬勃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逐年上升,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带动了一批龙头和品牌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六堡茶已经成为中国茶叶对外交流与推广的重要媒介。
广西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数据显示,全区现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22个,其中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详见表6-2;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重点茶叶企业品牌46个,形成了“三鹤”“茂圣”“岑王老山”“京桂古道”“苍松”“谢大高”“天湖冰芽”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桂茶”品牌矩阵。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二、品牌建设主要做法
(一)品牌架构与管理体系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9〕117号)》文件,广西茶品牌以“一花”(茉莉花茶)、“一黑”(六堡茶)、“三红”(昭平红、三江红、百色红)、“四绿”(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南山白毛茶、昭平绿),即“1134”九大品类茶为基础,通过现有品牌进行整合提升、管理扶持,努力打造优势品牌“广西花茶”、传统品牌“广西六堡茶”、特色品牌“广西红茶”和“广西绿茶”、健康品牌“广西富硒茶”以及“健康茶”“民族茶”等广西茶区域品牌,进而形成广西茶品牌框架体系及品牌效应。
此外,通过推动“广西花茶”“广西六堡茶”“广西红茶”“广西绿茶”“广西富硒茶”等广西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和申请工作,鼓励各地、行业协会、企业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茶叶知名区域品牌,加强原产地保护,构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管理体系。
(二)品牌管理策略
一是制定统一的公用品牌、区域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品牌运作模式、品牌使用要求、奖惩措施等,对经过审核进入品牌管理范围的产品给予支持。
二是对自治区推广的区域品牌实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
三是支持各地、各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激励品牌价值提升。开展广西本土茶叶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系列评比推荐活动。2020年举办“广西茶叶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及广西十大名茶评比活动”,经过茶叶评比专家评鉴,昭平县有机绿茶等10个品牌茶叶获此殊荣。
(三)品牌推广策略
一是讲好茶文化故事。挖掘、整理广西茶文化,讲好广西茶故事,打造广西茶元素文化标志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讲活“茶船古道”友好故事,梧州市专门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文化研究会和茶船古道课题组等,加强对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和茶船古道等方面的挖掘研究,以文化宣传促进品牌建设。培育茶文化精品,创作广西茶历史文化歌曲、电视剧、短视频等,发展茶文化经济。梧州市先后出版《中国六堡茶》《六堡茶大观》等专业著作,制作《六堡茶的传说与故事》等精美画册,推出《我在六堡等你来》等主题音乐作品,推出大型融媒体纪录片《四时六堡》,进一步讲好六堡茶故事;开展《“茶船古道”寻迹》系列报道,多次组织“茶船古道”课题调研活动,及时启动“茶船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抢救保护历史遗迹,进一步讲好中华文明通过“茶船古道”友好传播的故事。
二是积极推介展示,开展“桂茶出乡”系列活动。利用各类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宣传推介“桂茶”,在区内外茶叶专卖店植入统一的广西茶元素。支持各主产区在区内外开展推介展示,在全国茶叶主销区建设一批品牌形象店和展示展销店。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茶博会、茶叶展销会,组织优秀企业、知名产品在国内以及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进行产品及文化展示。继续开展“评茶”“斗茶”“全民饮茶日”“茶叶论坛”等活动,提升广西茶知名度、美誉度。引导桂茶进驻国内头部电商平台,让梧州六堡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昭平茶、三江茶等壮乡好茶,顺利走出广西、走向全球。近年来,南丹县通过举办“六龙茶文化旅游节”,深入挖掘六龙茶文化品牌价值,创造性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带动销售130多万元。
三是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在花茶主销中国北方市场、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等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内外消费者消费习惯及潜力,细分消费群体,打造高、中、低端相结合的产品结构。科学谋划广西各类茶叶销售重点拓展区域,着力建设以电子商务、大宗茶产品交易平台为主的现代化专业市场、茶城、交易中心等。梧州市建立梧州六堡茶城,将其作为梧州茶企、茶商面向中国—东盟茶叶市场的功能全面、模式创新、服务完善的一站式茶叶交易大城,用茶旅融合产品吸引流量,全力推进六堡茶产业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提升六堡茶市场的竞争力。
三、品牌建设成效
近年来,广西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2020年12月,“广西六堡茶”登记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中横州茉莉花茶位列第19名、昭平茶位列第90名;“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梧州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达到44.03亿元,同比上涨16.98%,居全国茶叶类公用品牌第19位,被评为2023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伴随品牌建设引领,广西茶产业发展持续带动农户增收。
就广西六堡茶来看,梧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梧州市茶园总面积达31.22万亩,SC认证茶企114家,六堡茶年产量超3万吨,综合产值超160亿元;梧州市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69户,200多个行政村入股六堡茶产业,带动从业人数5万多人,受益村民约24万人,覆盖助力村91个,受益户约3.5万人,带动茶农年均增收3000元;2022年1至10月,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精制茶税收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80%。广西三江茶产业带动全县30余万人增收脱贫,当地茶产业同样是广大农户叩开致富门的“金钥匙”,该县茶叶面积达21.5万亩,2022年干茶产量2.18万吨,茶青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5852元;“中国名茶之乡”——百色市凌云县有5.6万人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小小茶叶同样是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贺州市昭平县2023年干茶产量达2.09万吨,产值达24.39亿元,排名位居广西前列,茶产业全链条从业人员达12万人,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超5000元,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