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保险并对农业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支持,是世界农业强国在世贸组织“绿箱”政策框架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升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农业保险采用公私合作模式,商业保险公司承保,政府提供保费补贴和再保险支持,联邦农作物公司与商业再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其农业保险补贴品种达130种之多。加拿大采用政府经营模式,公营部门经营农业保险,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共同管理农业保险和发放补贴,还分别设立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再保险基金,开展农业保险再保险业务。日本由设在市町村的农业共济组合向农户提供农业保险服务,政府给予保费和经营费用补贴,合作性质的都道府县农业共济组合及中央政府合作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支持。
我国是全球农业保险第一大国。保险机构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助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保险助力农业供给保障。保险机构提供成本保险、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等多种产品和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出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和高标准农田财产综合保险,采用“工程质量+管护服务”模式,对因潜在质量缺陷导致的农田和设施损坏实行经济补偿和建后管护。提供制种保险,分散制种环节的灾害风险,保护新种子知识产权,为种业这一农业“芯片”提供风险保障。通过“保险+期货”方式,对冲和分散农业风险,实现农户、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三方共赢,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
二是保险促进农业科技发展。保险机构开展农机设备保险服务,推广农业传感器、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应用,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开发农村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为农业科技公司农机研发提供风险保障。推出一揽子综合险服务,为农机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提供保险服务。提供“保险+信贷”的保单质押融资服务,为农业科技装备升级提供融资支持,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是保险培育农业经营体系。保险机构提供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多种产品,创新收入保险、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保险+订单农业”模式,联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各主体,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步发展。提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缓释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约风险,保障土地流转交易正常进行。
四是保险增强农业产业韧性。保险机构发挥融资增信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有序衔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提高林业固碳增汇能力、优化农村环境和治理,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森林保险、林业碳汇保险、无害化处理联动养殖保险,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森林草原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五是保险提升农业竞争能力。保险机构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保险产品体系,加强农业风险减量管理,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发挥融资增信功能,降低农业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形成农产品价格优势。提供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保险,助力发展高产值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向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一揽子保险产品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风险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