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垂 国际农业智库副主席、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
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大考
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内容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面:社会、经济和环境,具体明确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含169项子目标。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SDG目标实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气候变化、世纪疫情(COVID-9)、地区冲突、以及逆全球化等综合影响,特别是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与物价狂涨等多重因素叠加,联合国SDG目标实现受到极大挑战。
世界银行报告,目前约有7.36亿极端贫困人口;粮农组织报告,8.2亿人面临饥饿,2023年还可能增加1900多万人。2021年全球营养不良率已上升到10.4%。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气候变化正引发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难以预知的反应;全球极端天气,如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病虫害、人蓄疾病等灾害频率增加、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陆地物种数量已经减少了三成左右,目前地球平均每天都有大约50~150种生物中灭绝。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球森林面积继续减少(全球每年5-7万平方公里);75%的土地仍在退化,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影响人口超过13亿人口。联合国水-机制报告,全球20亿人没有安全饮用水,36亿人没有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联合国能源-机制报告,全球仍有7.33亿人用不上电,24亿人仍在使用有害健康和环境的燃料做饭。情况的确令人担忧。
明年将开展联合国SDG中期评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联合国SDG17个目标169个子目标约有105个将难以实现。目前有40%目标、子目标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或模型,或方法。
多个联合国机构都在各种场合反复指出,成员国政府的政治意愿、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发达国家兑现发展援助承诺、伙伴合作推动SDG、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信息技术及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贫富悬殊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包括经济不稳定、腐败、金融危机和犯罪率提高,而这一切都使人的身心健康日益恶化。…食物、健康、水、适当的社会和卫生条件、教育、体面的工作和社会保障是“每个人的固有权利,而不是特权”。
他特别强调:“除非全球社会共同努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大大偏离轨道。”
二、中国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
中国在落实联合国SDG的贡献举世瞩目。2015年中国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赏。2020年宣布在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减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营养健康方面,中国仅用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约18%的人口,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营养不良率下降到2.5%以下,成绩取得不易。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1(消除贫困)与目标2(零饥饿)的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双碳目标(30,60),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制定执行了适应气候变化在减贫、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健康保障等多领域的政策与科技项目。同时,我们还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把推动发展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纳入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中国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有如下原因: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坚持改革开放,高度重视农业、农民与农村发展;
-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农民企业家;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脱贫攻坚、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等系列的、与时俱进的三农政策;
-拥有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和勤劳的民众配合;
-从战略远见-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到分级执行,充分体现了制度优越;
-重视农业科技,鼓励创新发展,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目前达63%;
-强调面向未来,推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中国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艰苦努力的工作。可以说,中国消除贫困与实现零饥饿、实现全面小康的经验与理念模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公共物品,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贡献。
三、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与推动国际合作中,中国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与倡议。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多边主义的思想创新,是基于西方数百年资本主义发展与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侵略、掠夺蹂躏恶果和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战争、贫困与粮食不安全、生态、气候、恐暴等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做出的人类命运重大问题的系统思考。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抓手”,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9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37个国家与4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个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60个经贸合作区, 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130多个国家已经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例如通过能源领域合作增加了80多个国家人均用电量,提高了44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占比和49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可再生能源装机。此外,还成功建立了多种合作平台、开展了大批能力建设与人才培训活动等,使众多的参与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益,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值得特别指出,政府与民间的积极合作,是一带一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力军,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抱团合作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投资合作模式更加多元,履行社会责任更加积极,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得愈加复杂,往后的需要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市场敏锐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国家紧密地抱团出海,形成合力;要坚守底线,练好内功,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走向国门需要学习许多东西,如所在国的法律,当地的文化,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发展诉求等。需要企业家有大视野,恪守诚信、遵纪守法、合规经营。同时,还要有大胸怀,多点担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注意弱小群体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据估计, 迄今为止,60%的企业总体运营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全球性新冠疫情,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执行有所影响。未来,应重视与联合国SDG紧密对接,与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有机衔接,注重评估反馈、调整提升,抓住新的机遇窗口。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今年6月召开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围绕构建新时代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了落实这个全球性倡议的7个原则(坚持)与8个领域以及一份32项务实合作的清单。这是中国在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9年来的成功经验与评估建议,而提出的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的又一个升级版的大型国际公共物品,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四、继续练好内功,以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可以相信,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将是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又一张名片,可望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重中之重。“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议”第七章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同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并对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做出了部署;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根据“建议”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在6.5亿吨以上,并定为“约束性”指标;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等多项举措。中央领导人在多种场合都反复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给链,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一系列的举措,相互增强,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组合拳,独具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推动“三农”的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通过“三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观念,按系统工程方法,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既大胆创新,又有序推进。
最为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国际事务终究还得靠实力。首先,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不断增强实力,才是硬道理,是有效参与全球治理和为国际社会提供有意义公共物品的根本保证。同时,在推进国内农食系统转型中,我们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结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目前国际上还是又许多好机会。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行动、“手拉手”行动计划、一站式农业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千村”行动计划、数字组合服务等,都是中国可以参与并做出有特色的贡献的。
“全球发展倡议”的目标是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同时也可以借助它提升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内蒙古是我国北部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在消除贫困,生态保护、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产品以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积累了独特经验。对接“全球发展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国家紧密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潜力与机遇都很大。
“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举措,需要同合作伙伴一道推进,才能真正助力联合国SDG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包括全球减贫联盟、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生态保护、绿色能源等领域,都是既有国际需求, 又有合作优势的领域。据我初步观察,其中至少有18项可以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战略直接有关。所以,作为地方部门,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实施,可以推动自身的国际化的能力建设,同时还可能探索经济发展的商机。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跨部门的小型工作组或跨学科的专家组
深入研究“全球发展倡议”的7个原则(坚持)、8个领域、32个项目,分析与内蒙古的资源禀赋、经验与短板以及比较优势,汇集编写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对接“全球发展倡议”的可能性与意向贡献;
2.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与粮食安全与营养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发展倡议”8大领域的重点之一,两者具有高度的衔接性。
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主要是农业国,农业对DGP的贡献约为24%,农业劳动力占比高达45%以上,选择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为此,可以重点放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大农业与乡村发展方面的合作内容,纳入《全球发展倡议》项目意向,提出包容参与的合作计划设想。
内蒙古地区具有大量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可与中科院合作,开展优质地理产品生境案例研究(例如鄂尔多斯羊绒等);在此基础上,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争取纳入联合国“一国一品”计划,在分享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蒙古特色产品的全球知名度。
还可以与相关国家或国际组织合作,研究制定高质、特色农产品遴选标准与规范;遴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牌,争取获得联合国组织(如ITU, WTO)支持,与知名电商合作建立网络,开展跨境电商贸易服务等,帮助农牧民创收。
3.打造畜牧产业集群
建立产业集群,推动国际绒毛科研、产业、与贸易联盟。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优良种源甄别、保护、培育科研。开展高增值的高端产品(如服装)智能设计(并购、合资等)。利用互联网+,促进国际跨境电商(带货直播)。瞄准国际市场的能力建设与培训。
4.推动生态治沙国际合作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模式——俗称库布其模式,得到联合国高度认可。抓住《全球发展倡议》机遇,推动库布其论坛实现机制化,成为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有力的国际合作实体。
尽快落实“全球荒漠化生态治理联盟”的建议,由中央有关部门联合指导,地方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纳入《全球发展项目倡议》;建议召开国际网络会议,讨论落实事项,包括整合资源,继续办好库布其沙漠论坛,设立务实创新议题,吸引更多的国际组织官员、国际科学家、国内外企业家、金融投资家以及青年参与。
还可以考虑与相关智库签约,与UNCCD、UNEP合作,每届论坛出版荒漠化治理与气侯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生态扶贫、新能源及双碳目标实现等年度研究报告,成为全球的旗舰品牌。
5.缩小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以数据要素、人才培训为主。选择一批(10-15个北亚、中亚和中东国家自愿参与合作为原则),建立“一带一路”民间企业联盟,做大做强影响。合作建立农业与畜牧业大数据库,侧重数据汇聚、标准建立,数据共享与应用培训,为智慧农业打好基础。建立农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时空底座。选择应用场景,在草场资源与牧场管理以及特色绒毛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等以及花卉产业、大棚蔬菜等领域推广。
“全球发展倡议”将为国际社会提供又一个重要的公共物品。这将是中国企业参与发展科技、振兴产业、促进贸易与提升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一个新平台、新机遇、新窗口。倡议中强调,中国将同联合国发展机构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务实项目,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机制:包括正式启动总额5000万美元的中国—FAO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也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
可以看出,倡议干货满满,国际合作机遇明显。建议有关方面抓住先机,争取中央与地方联手;推动地方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社会联手参与。我个人以为,倡议项目的遴选,将会基于特色,凭借实力,捷足先登,对标目标立项等原则。因此,值得有关方面认真研究,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带着人才、科技、资本、特色产品与服务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平台与全球发展倡议的新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与国际伙伴的共赢合作,分享合作成果。
文章根据2022年8月19日鄂尔多斯《绒毛产业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