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贵清 国际农业智库副主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土壤伙伴关系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现有耕地近2.5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九分之一强,粮食总产1500亿斤,被誉为“中华大粮仓”。国际农业智库副主席、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韩贵清介绍,黑龙江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是全国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奶粉和婴儿粉产量全国第一。同时,更是一个草业大省,拥有草原面积1778万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约1.56亿亩在黑龙江。韩贵清表示,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得天独厚的稀缺宝贵资源,具有优质性、稀缺性、易被侵蚀性等特点。多年来,由于人为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下降,土壤酸化、沙化、盐渍化加剧,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韩贵清表示,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黑土地保护迈入崭新的法治轨道,为保护黑土地优良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除此之外,种植苜蓿来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也是对黑土地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韩贵清认为,黑龙江省苜蓿产业发展有四大优势。
政策环境有利。《农业农村部关于“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黑龙江省苜蓿产业发展规划》等有利于苜蓿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涉草项目相继启动。
市场需求旺盛。国民对牛奶的高质量需求是苜蓿市场繁荣的主要驱动因素。我国对优质苜蓿需求刚性增长,从而带动苜蓿产业的大发展。2020年全国优质苜蓿总需求量约690万吨,而国内产值只有400万吨,且质量相对较低,国产苜蓿仍然产不足需。苜蓿关乎国家乳业发展的安全问题,上半年市场上出现割青麦做饲料的反常现象,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优质牧草的缺乏。黑龙江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生产基地,苜蓿产业在黑龙江省发展空间广阔。
黑土地持续增效。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地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土由于含有极大量的腐殖质,有利于植物持续吸收,保障了黑龙江寒地草业发展态势强劲。
机构体系齐全。黑龙江已建立了省、市、县全线贯通的草原管理、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牵头,联合省内大学、研究所、企业、合作社、各级推广中心等,共同组建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饲草饲料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有利于对黑龙江省草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协同攻关。
如何科学推进黑龙江苜蓿产业发展?
韩贵清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发展理念,保护黑土地,提升苜蓿产业发展水平。我国牧区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各级政府要真正树立“立草为业、草当粮种”的发展理念,应该像抓粮食一样抓好苜蓿产业,像支持粮食生产一样支持苜蓿产业,像重视生态保护一样重视苜蓿产业。
二是要强化资金投入,提升苜蓿产业的发展保障。各级政府要支持苜蓿产业科技创新,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持续攻克苜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苜蓿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草”为着力点,健全苜蓿产业科技创新推广激励机制。力争在苜蓿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藏粮于草”和优质苜蓿产品的稳定、有效供给。
三是要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苜蓿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出台苜蓿良种补贴政策、种植苜蓿直补政策和苜蓿收储、加工机械补贴政策等,尽快实现种植苜蓿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苜蓿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苜蓿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构建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苜蓿种植生产新格局。
四是要强化对外合作,提升苜蓿产业国际合作。在苜蓿产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早已把苜蓿产业作为大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并且积累了包括苜蓿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草地建植、草产品加工等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应该加强和对外苜蓿产业科研交流合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终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寒地苜蓿产业。
来源:中国农网